材料工程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

来源:   |   2024-01-08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专业领域名称及代码:材料工程 085601

专业学位类别:材料与化工


培养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予学位:材料与化工  硕士学位

一、专业(领域)简介  

材料工程专业重点围绕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材料成型等工程领域的重大需求,注重新材料、新技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突出工程应用、较宽口径培养和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服务于材料工程相关企业和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主要服务于国家及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和产品创新,以及围绕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复合材料等打造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本专业拥有硕士生导师24人,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6%,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教师40%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0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2015-202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项,累计经费约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

学院已拥有河北省高强韧性耐磨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改性塑料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高品质冷镦钢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邯郸市高温流体流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河北工程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实验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材料化工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学科拥有专业实验室共60个,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配有先进的大型仪器,固定资产总价值达5000多万元,实验设备可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

采用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培养能够从事材料工程领域内相关工作,业务素质高,工程应用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层次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获得者达到以下要求: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在本工程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操作技能以及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设计能力。

3.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国际工程前沿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或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工程、建设、科研、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4.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应用相关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及生产工艺设计,科学处理测试结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设置金属材料工程、先进磁性材料、复合材料工程、新能源与环境材料个主体研究方向,包含12个子方向,具体如下:

1. 金属材料工程

研究领域包括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两个方向主要侧重金属材料成分、性能及成型技术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2. 先进磁性材料

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和多功能纳米磁性材料两个方向,主要着眼于稀土永磁性材料设计与研发来满足各个领域对磁性材料微型化、轻型化、多功能化和高强高能的要求。

3. 复合材料工程

研究领域包括纤维增强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型复合材料两个方向立足于冀南地区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在复合材料改性和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新产品研发的关键科学问题。

4. 新能源与环境材料

研究领域包括储能电极材料电池隔膜材料以及光催化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三个方向瞄准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复合材料与先进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解决相关产业和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5. 新型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包括三个方向,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及特种制备技术,并探索其在机械、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应用;新型陶粒材料制备及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智能纳米材料、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技术。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材料工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短学习年限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培养方式

1.全日制研究生实行集中在校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答辩必须在校内完成。第一年修完课程学分后可申请论文选题。第二年主要进行专业实践和论文研究。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2.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3.以职业要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体现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4.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5.实行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6.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

7.部分优秀硕士生采用与国外知名工程院校联合培养方式,聘请知名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到国外学习先进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累计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11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课程设置详见1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1. 学位课

1)公共基础课,必修,5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外国语(英语,包括精读、翻译、国际交流三部分),90学时,3学分。

2)数理基础课,必修,4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数值分析,32学时,2学分。

数理统计,32学时,2学分。

3)其他学位课,必修,6学分,学院或学校开设。

2.选修课

1)公共选修课,必选,4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自然辩证法,必选,18学时,1学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必选,26学时,1学分。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必选,16学时,1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工程伦理,必选,16学时,1学分,学院或学校开设。

现代创新方法,选修,16学时,1学分,全校统一设置。

体育课,全日制研究生必选,不计入总学分。

2)专业选修课,7学分,学院或学校开设。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阅读,必选,16学时,1学分,学院开设。

其他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院开设

3. 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必修,1学分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学院应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并组织研究生和教师积极参加开题报告会和相关讨论。

2)学术活动,必修,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不少于3次的学术活动,其中本人学术报告1次以上。

3)专业实践,必修,6学分。

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0.5-1年,6学分。

4. 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补修课不计学分。

5. 课程时间安排

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等安排在1-2学期,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授课时间。

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由学院安排。学位课安排在第一学期,选修课安排在第二学期,并保证各学期课程量的相对平衡。

6. 考核方式

学位课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考核方式可选择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可以采取笔试、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程序设计等方式进行,并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记录成绩。

七、中期考核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以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主要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一般在第四学期前完成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不少于1年的工作量,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3.论文应符合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

4.论文评阅人至少有1名是校外相关行(企)业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外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1.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 硕士研究生达到该专业领域当前执行的学位标准要求,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1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要求

学时

选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15学分

ST1001X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必修

1

全校统一设置

9学分

ST1001X02

精读

1

30

必修

1

ST1001X03

翻译

1

30

必修

1

ST1001X04

国际交流

1

30

必修

2

SZ1001X05

数值分析

2

32

必修

1

SZ1001X06

数理统计

2

32

必修

1

SZ0081X01

材料工程前沿进展

2

32

必修

1

学院设置

6学分

SZ0081X02

材料优化与设计

2

32

必修

1

SZ0081X03

材料结构表征与应用

2

32

必修

1

选修课

不少于11学分

ST1001F01

自然辩证法

1

18

必选

2

全校统一设置

ST1001F03-20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与治国理政

1

26

必选

2

ST1001F07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1

16

必选

12

ST1001F04

现代创新方法

1

16

选修

2

ST1001F05

体育课

/

16

必选

12

SZ1001F06

工程伦理

1

16

必选

2

SZ0081F01

数据分析与处理

1

16

选修

2

学院设置

须选6学分

SZ0081F02

材料加工工程原理

1

16

选修

2

SZ0081F03

纳米材料

1

16

选修

2

SZ0081F04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1

16

选修

2

SZ0081F05

新能源材料

1

16

选修

2

SZ0081F06

生态环境材料学

1

16

选修

2

SZ0081F07

复合材料

1

16

选修

2

ST0082F01

材料摩擦与润滑

1

16

选修

2

ST0082F02

金属材料强韧化原理

1

16

选修

2

ST0082F03

科技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

1

16

必选

2

学院设置

必修

环节

8学分

SZ0081H01

开题报告

1


必修

3

学院设置

SZ0081H03

学术活动

1


必修


学院或学校

SZ0081H02

专业实践

6


必修


根据自身是否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专业实践时间0.5-1年,6学分

补修

课程

SZ0081B1

材料科学基础

0

80


12

学院设置

SZ0081B2

材料工程基础

0

60


12

SZ0081B3

材料物理化学

0

80


12

SZ0081B4

材料力学性能

0

40


12

SZ0081B5

复合材料原理

0

32


12